全球快播:前俩月全国房地产投资降幅收窄、住宅销售额回正 楼市逐渐企稳
新京报| 2023-03-15 14:42:29

今年前两个月,房地产开发投资与销售指标都在向好。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2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降幅收窄至5.7%;在住宅销售方面,更是经历多月下降后首次回正,住宅销售额同比增长3.5%。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分析认为,从2023年1-2月份的数据来看,市场逐渐出现止跌现象,最值得关注的是住宅销售额出现了同比的轻微上行。虽然整体数据依然低于2021年-2022年,但随着利好政策持续出台,市场有逐渐企稳的迹象。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房地产开发投资降幅收窄至5.7%

今年前两个月,房地产开发投资下跌速度放缓。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1-2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约1.37万亿元,同比下降5.7%;其中,住宅投资约1.03万亿元,同比下降4.6%。而在去年全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同比下降10%。

58安居客研究院研究总监陆骑麟表示,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今年1-2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相关数据来看,虽然大多数数据仍旧处于负值状态,但是从近一年走势来看,已经出现了“V形”反转的态势,楼市底部也基本确认。

“今年1-2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降幅收窄,也体现了房地产市场的投资信心逐步回升。”诸葛数据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王小嫱表示,预计后续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降幅将会继续收窄,不排除3月份转正的可能性。

同样呈现降速放缓的还有施工面积。今年1-2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约75.02亿平方米,同比下降4.4%。其中,住宅施工面积约52.77亿平方米,同比下降4.7%。同期,房屋新开工面积约1.36亿平方米,同比下降9.4%。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989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8.7%。此外,房屋竣工面积约1.32亿平方米,同比增长8.0%。其中,住宅竣工面积978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7%。

陆骑麟认为,今年1-2月份的竣工面积在2022年一整年负值的情况之下首次转正,充分说明了去年“保交楼”政策落实到位的效果显现,从而提振购房者买新房的信心。

住宅销售额增速回正,同比增长3.5%

值得关注的是,住宅销售额增速回正。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1-2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约1.51亿平方米,同比下降3.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同比下降0.6%;商品房销售额约1.54万亿元,同比下降0.1%,其中住宅销售额同比增长3.5%。而在2022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额约13.33万亿元,同比下降26.7%,其中住宅销售额同比下降28.3%。

王小嫱表示,从数据来看,当下的房地产市场呈现加速企稳,近乎“由负转正”,节后疫情期间积累需求不断释放,带动了2月成交的上升,重点城市有望迎来“小阳春”,3月份成交有望继续上升。

对于市场回暖的原因,张大伟认为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疫情抑制了部分需求,所以在今年1-2月份有一个集中释放,推动了市场成交活跃,部分积压了3年的需求也在疫情后时代开始入市购房;二是大部分城市出台了各种力度的宽松政策,对于购房者有一定的影响,很多城市房价出现了明显下调,对于部分刚需来说,性价比提高;三是“小阳春”的惯性因素,每年市场都有一定的“小阳春”出现,2023年也不例外,特别是2022年受到疫情的影响,数据相对较差,所以2023年部分区域开始了同比上升。

对于后续市场走势,王小嫱指出,本次市场回升热度由刚需支撑,改善性需求并未完全释放,随着人口结构的上行,刚需规模在大幅度释放之后难以持续,市场热度持续多久还需要依赖改善性客群,改善客群的释放依赖政策的加持。

此外,截至今年2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约6.55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4.9%。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同比增长15.5%。

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回升,市场信心逐渐恢复

随着销售呈现回暖迹象,房地产行业资金压力略显缓解。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 1-2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约2.13万亿元,同比下降15.2%。其中,国内贷款3489亿元,同比下降15.0%;利用外资5亿元,同比下降34.5%;自筹资金6342亿元,同比下降18.2%;定金及预收款7112亿元,同比下降11.4%;个人按揭贷款3495亿元,同比下降15.3%。

王小嫱分析称,从各渠道资金来看,在销售端回升的带动下,定金及预收款、个人按揭贷款降幅收窄明显。目前,国内贷款环境宽松,房企发债的积极性增强。随着银企之间合作的深化以及3月市场继续回升,预计房地产开发到位资金将会进一步改善。

与此同时,在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方面,今年2月份,该指数为94.67,略高于今年1月份的94.45.

“相比2022年一年的下调,市场信心逐渐有所恢复,市场有望在3-4月份继续修复,但很难再出现2021年市场的高峰。”张大伟如是说。

(文章来源:新京报)

科技
消费
最新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