埕口镇地处无棣县北部,东南隔德惠新河与北海新区比邻,西南连小泊头镇、碣石山镇,西北隔漳卫新河与河北省海兴县、黄骅市相望,东北濒临渤海湾。区域面积337.31平方千米。区划代码:371623104。
明永乐二年(1404年)李埕立村名为李家埕子。永乐四年,杜姓又建杜家埕子。永乐十五年后埕子村建立。李、杜二村合称前埕子。民国 《无棣县志》卷1:埕口“在县东北境九十里鬲津河东岸”。埕者,词典解释为中国福建和广东沿海一带饲养蛏类的田,如蛏埕。至于为何在渤海岸边的无棣县这个小镇出现“埕口”,已不得而知。是否立村人是福建、广东移民过来养殖、经营、捕捞蛏类,近河口而故名埕口?清雍正二年(1724年)前埕子建无棣沿海重要口岸。清末民初改称埕子口,后又简称今名,有山东第二大港之称。商业繁荣。镇境1950年为无棣县七区。1955年名埕口区,1958年建公社。1984年改乡,1994年建镇。漳卫新河、马颊河、德惠新河流经。
境内有广武城、秤砣台等古遗址。广武城遗址位于无棣县埕口镇埕口村东北15公里,高坨子河东岸。据《海丰县志》载,该城相传为西汉初广武君李左车所驻,故名车网城,后周及唐曾驻兵于此,当时是海关要塞,水路交通要道。因受海潮冲刷,现显现部分约20万平方米。较高部分约高2米。出土的遗物有汉代的青铜剑簇、秦汉陶残片和冶铁残渣块及铁石等。1992年9月,被无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秤砣台位于埕口镇政府驻地东北30多华里,南距望子岛12华里,是去望子岛的必经之路。此台为不规则圆堆体泥沙堆积物,周长300米左右,高出海平面2.5米,每至涨潮的时候,极像一只硕大的古秤砣漂浮在海面上。
(资料图)
埕口镇驻地东北方向有“海上仙境”之称的汪子岛。汪子岛的面积不大,只有6平方千米,却是鲁北地区唯一能够直观渤海的地方,海上仙境并非徒有虚名,汪子岛又名望子岛,相传,秦始皇派徐福东渡大河求取长生不老仙药,徐福招募了3千童男童女,沿古鬲津河(如今的漳卫新河)经汪子岛登官船起程。由于当时的海运条件有限,徐福等迟迟不见归来,众童男童女的亲人便聚在岛上,天天翘首东望,盼望着孩子们早早归来。于是,这个岛就此得名望子岛。历经岁月的涤荡,这座小岛成为渔民避海潮、寄存货物的渔家海堡,由于该岛四周水天相连,汪洋无边,水洼成片,杂草连天,周围的百姓就渐渐叫它汪子堡、汪子岛了。近些年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岛上的汪子村也荣获山东省旅游特色村。
埕口镇人民自古以盐为业。据《管子》载:“暮春之初,北海之民即煮海为盐。”盐,在我国历史上曾被称之为“百味之祖”“食肴之将”“国之大宝”,故《尚书·说命》云:“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周礼·天官冢宰·盐人》曰:“掌盐之政令,以共百事之盐。祭祀,共其苦盐、散盐。”散盐,即煮海之盐。先秦著作《尸子》云:“昔者桀纣纵欲长乐以苦百姓。珍怪远味,必南海之荤、北海之盐……此其祸天下亦厚矣!”这里就把国王夏桀享用“北海之盐”,作为奢侈。海盐之珍贵略见一斑。食盐是历朝历代的财赋的重要来源,对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都产生过积极的影响。《世本》有“夙沙氏煮海为盐”、“宿沙氏始煮海为盐”记载,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称:“古者夙沙,初煮海盐。”夙沙氏被誉为海盐之族,就居住在今埕口一带。在无棣县埕口镇镇政府东邻,坐落着无棣华夏海盐文化博物馆,这是山东省第一家以盐为主题的博物馆。华夏海盐文化博物馆占地面积4000余平方米,包括续厅、海盐主题的六个单元、盐生产场景体验、盐疗体验、盐浴体验和文化长廊体验、盐产品体验等项目。
“七里沾脚,八里难熬,想要歇歇,又怕涨潮”,说的是一个因海潮两次迁徙的小渔村。靠海而居,向海而生,如今单一的捕捞和养殖已无法满足新时期渔村经济发展的需求。鉴于距离贝壳堤岛仅10公里,他们借势而为,积极发展以渔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水连四海渔家乐 沟通天下乡村游”,这里就是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无棣县埕口镇水沟村。
埕口不仅有美丽的村落,还有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塘坊糕点和“吴氏第一酱”,让人垂涎欲滴。1903年,今塘坊糕点传承人赵玉森之祖上(讳倓仲)经营一品棋子烧饼为生计,又借助糖房之便利改进传统馅种,制作成糖油一品点心,深受欢迎,后逐步演变成人们待客访友小糕点。为了壮大生意,赵家委派长子凤鸣去天津糕点名店学习糕点制作技艺,赵凤鸣1930年学成返乡后创建“德馨”糕点铺,即今天的埕口塘坊岐鸣斋。
第五代传承人赵玉森秉承“用实心用实料,用良心做点心”的祖训,将祖传的乌龙糕、步步糕、状元酥、佛手酥、苹果酥、芝麻条、蜜三刀、一品火烧等50多个品种传承创新,形成了鲁北津南区域的特色美食品牌。
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从一口小锅、一个小吊炉的糕点小店起步,“德馨岐鸣斋”已发展成为鲁北地区规模最大的糕点食品专业生产企业,产品畅销滨州、沧州、石家庄、唐山等地,成为冀鲁区域著名品牌。先后获得“埕口镇名吃”“无棣县流通领域食品安全放心店”“无棣十佳美食”“无棣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滨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17年被评滨州名吃名点;2019年1月份,成功入选第五批“山东老字号”。
虾酱是是沿海地区特别是环渤海省市人们喜爱的调味品。吴氏家族虾酱制作工艺按照父子相传的族规传承,第一代创始人吴宝元(1882-1954),第二代传人吴恩农(1910-1978),第三代传人吴元树子承父业后扩大生产规模,改进生产工艺,并把埕口虾酱命名为“吴氏第一酱”。1999年,他把祖传手艺传给了两个儿子吴忠瑞和吴忠庆,成为第四代传人。他们制作的虾酱,按祖宗秘传手艺精心酿制,酱味独特,营养丰富,咸香可口,呈现紫红、铁红等好看的颜色,呈粘稠糊状,酱质细腻,咸度适中,没有腥味。埕口虾酱在吴氏父子的传承和创新下,不断挖掘出人们喜爱的系列品种,成中华传统饮食文化中的靓丽一笔。
埕口海盐场
“苦海盐边”的历史已经过去,近年来,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旅游资源的开发,埕口已成为一个走向小康社会的北方小镇,来到这里可以放松身心、体验渔家文化、感受海洋气息的旅游胜地,领略这渔港小镇的海洋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