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滨州日报/滨州网综合“谁让你们上来的!为什么晚上来做!”随即“咚”的一声,把房门重重地关上。此刻赵艳玲的心里没有忐忑,只是有些着急,带着外乡口音不停地再跟小区住户解释:“麻烦老师配合一下,把门打开,我们回去再跟社区工作人员沟通,明天让咱社区先打电话通知你,做好提早准备,免得打扰您休息。”不一会房门又缓缓的打开。。。 。。。
面对居民的不理解,赵艳玲沉着而又耐心的处理,虽然普通话里带些滨州口音,为了消除当地居民的防备心理和误会,她选择用憨厚的诚意打动对方,“请您不要误会!我们是滨州市医疗队的。”这句话是赵艳玲在上门为密接小区单元住户进行核酸采样中说的最多的一句,尽管自己口音上和当地方言有些不同,但她最终还是取得了小区居民的信任,有时一天上门能做到30多户,100多人,累计爬1000多级台阶,相当50层楼那么高,就是这样每天凌晨3点开始起床,四点赶到街道开始准备防疫物资,忙活一天下来错过饭点也是时常有的事。
11月13日,当地街道工作人员将印有“雪中送炭抗疫情 无私奉献暖人心”的一面锦旗递到赵艳玲手中,真情表达对赵艳玲一行5人对当地防疫工作所做出的贡献。踏上返程的大巴车回到滨州后,在集中隔离的酒店,赵艳玲掏出手机给母亲打了个电话,父母那头才得知自己的女儿带队去了外地,心里既心疼又骄傲!
集中隔离结束后,回到滨城区杨柳雪镇卫生院岗位上的赵艳玲,本想着抽空到父母家去看看,由于卫生院又抽调20名医护力量支援邹平,10名工作人员保障隔离点采样等任务,在亲情和工作面前,毫不犹豫担负起后方防疫物资调配、核酸采样打包码核对、人员分工调配等保障性工作,因为她知道疫情防控不分前方还是后方,她在每天的工作岗位上始终保持冲锋的姿态,只盼疫情早日结束!
赵艳玲哽咽地说,“我对象也是一名医生,我们都相互鼓励着对方,干好属于自己的那份本职,一切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