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Wind数据,2022年以来,A股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共披露54例股权激励计划,较2021年同期的18例增长200%。其中,国资央企和地方国企分别公告19例和35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业内专家表示,一套符合实际的股权激励方案能够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经营者个人利益结合在一起,是企业用人留人、发展壮大的必备“利器”。特别是疫情影响下,国有上市公司通过股权绑定核心人才,可以很好地激发关键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进而刺激企业发展活力。
国企性质比较特殊,在实施股权激励时须格外注重激励性与约束性的平衡。赢合科技(300457)作为地方国企,积极响应国企业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实行股权激励助推公司传递投资价值以及提升自身经营质量。
股权激励彰显长期信心多维考核目标夯实“软”实力
11月11日,赢合科技召开第四届董事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及考核办法。
草案显示,本次激励计划拟向不超过411个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业务)骨干以10.68元每股的价格授予738.2185万股,约占公司股本1.14%。公司表示,此次激励计划的实施将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公司长效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人才,增强公司核心团队对实现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更好地调动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本次股权激励的考核目标系统而全面,涵盖财务和非财务指标,既具备挑战性,又具备可行性,且各项指标要同时达成。财务指标方面,以2021年为基准年,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不低于35%、55%、75%,同期归母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不低于21%、34%、47%,同期每股收益分别不低于0.6元、0.66元、0.72元。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还选取先导智能、海目星等26家行业可比公司作为对标企业,其解除限售期上述三项指标增长率均不得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或对标企业75分位值水平。
财务指标外,赢合科技将考核专利数量,2023-2025年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软件著作权累计授权保有量分别不低于1287项、1470项、1654项。
同时,本次激励计划锁定期长达48个月,解除限售期分别为授予部分股权登记日起的24个月、36个月、48个月,解除限售比例分别为33%、33%、34%。较长的锁定期足以彰显赢合科技对未来发展的长期信心。
订单充足、产能拉满锂电设备长期向好
赢合科技是锂电行业领先的智能装备供应商,核心设备技术性能在业内首屈一指,获得国内外一线客户认可,市场竞争力十足。
公司秉承“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多年来坚持加大研发创新力度,2022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达到3.52亿元,同比增长44.04%。近日,公司牵头制定锂电核心装备行业标准,多名核心技术人员参与《锂离子电池极片涂布机》和《锂离子电芯叠片机》两项行业标准制定。这两项行业标准的发布不仅进一步推进我国锂电池设备行业规模和产业发展,也再度彰显赢合科技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截至目前,公司牵头或参与的标准已超十余项。
凭借先进的锂电自动化装备制造能力,赢合科技屡次斩获大单。今年以来,公司新签订单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与欧洲头部动力电池厂商ACC再次合作,为其法国超级电池工厂供应核心量产设备;下半年,中标德国大众核心锂电设备大订单,国外市场再下一城。广发证券研报显示,截至第三季度末,赢合科技合同资产、应收帐款同比大幅增长,充分反映在手订单规模的扩张。
与此同时,赢合科技产能扩张稳步推进,交付能力持续提升。赢合科技在互动平台表示,目前公司产能充足、交付有序,在手订单可在4-6个月左右完成生产。
此外,赢合科技还将继续推进“降本增效”工程,通过全面推行数字化管理,加强生产过程的成本管控,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配置,达到提升周转效率及运营效率的目标,从而改善盈利水平。
国际能源署预计到2030年全球电池需求将增长到3500GWh, EVTank预测2030年全球锂电池总体出货量或将接近5TWh.据电池网不完全统计,截至10月底,锂电池领域新公布的投资扩产项目多达84个,已公布投资金额的69个项目合计投入8427亿元,平均单个项目投资额超122亿元;公布年产能的项目68个,总产能约2038GWh.随着新能源高景气发展,锂电池应用范围广度和深度的不断提升,电池厂扩产动力充沛,赢合科技长期成长确定性持续提升。
尽管疫情反复下利润短期承压,赢合科技仍在不断扩大领先优势。公司深化技术研发,推出高质量新品,海外市场持续突破。随着外部锂电池设备需求持续放量,公司凭借内部运营管理的不断优化,并以股权激励绑定核心员工与公司共同成长,其中长期成长潜力或将进一步激发。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