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晚,恒瑞医药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公司去年实现营业收入212.75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39.06亿元,归属于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34.10亿元,这三项数据同比均有所下滑。报告显示,公司年度创新药销售收入81.16亿元(含税86.13亿元)。
公司在年报中表示,集采仿制药收入下跌、多款创新药执行新的医保谈判价格,以及相当一部分医疗机构日常诊疗业务量缩减,产品销售受到较大影响,综合影响了公司的业绩表现。利润方面的影响还包括主要原辅材料及能源价格、物流成本的持续上涨,以及研发投入的继续稳步增加。
(资料图)
在2022年年报公布的同时,恒瑞医药也公布了一季报数据,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增长0.25%与0.17%,这是自2021年年末公司业绩进入下行通道以来,季度业绩数据首次同比止跌回升。
瘦身、变革
持续推动创新驱动战略
恒瑞医药介绍,面对日趋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公司推进组织运营进化,并通过进一步优化组织架构,不断提高人均单产,促进公司提质增效。公司2022年销售费用同比下降21.70%,管理费用下降19.36%。
同花顺数据显示,公司的销售人员人数从2021年年末的13208人降至2022年年末的10392人。
此外,报告期内,恒瑞医药董事会完成换届,孙飘扬继续担任公司董事长,而总经理一职由长期在恒瑞医药任职、具备丰富管理经验和行业视野的戴洪斌担任,并新任命江宁军博士为公司副总经理、首席战略官,全面负责创新药国际化、临床研究和商务拓展工作。
公司持续稳步推进科技创新驱动战略,不断加快创新研发。公司2022年度累计研发投入达到63.46亿元,同比增加2.29%,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同比提升至29.83%,创公司历史新高,其中费用化研发投入48.87亿元,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比重同比提升至22.97%。
一季报显示,恒瑞医药2023年一季度研发费用达11.49亿元,据测算,加上本期新增开发支出,估计公司研发投入超过13.46亿元。
近期,恒瑞医药ADC产品SHR-A1811备受外界关注。在近期举行的2023年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年会上,恒瑞披露了SHR-A1811治疗晚期实体瘤全球多中心I期临床试验结果,外界评价其数据优异。仅今年一季度SHR-A1811就有3项适应症被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据了解,基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领先的ADC技术平台,恒瑞目前已有6个新型、具有差异化的ADC分子成功获批临床。
稳步推进国际化
License in也将推进
在国内医药创新赛道竞争加剧、靶点扎堆、日渐内卷的背景下,出海成为国内药企发力的方向。在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君实生物等创新药企扬鞭海外之际,恒瑞医药的国际化进展也备受市场关注。
“公司稳步推进国际化战略,坚持自主研发与开放合作并重,在内生发展的基础上加强国际合作,公司将以全球化的视野积极探索与跨国制药企业的交流合作,寻求与全球领先医药企业的合作机会,实现研发成果的快速转化,借助国际领先的合作伙伴覆盖海外市场,加速融入全球药物创新网络,实现产品价值最大化。”恒瑞医药在回复《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不同于仿制药的国际化,创新药的国际化靠的是通过海外临床试验以此获得发达国家监管部门、尤其是以美国FDA为代表的“通行证”。数据显示,2022年,恒瑞医药海外研发投入共计12.72亿元,占总体研发投入的比重达到20.04%。
在年报中,恒瑞医药公布了多项创新药国际临床试验进展,其中备受市场关注的是公司PD-1产品的国际化进展。恒瑞医药介绍,公司首个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肝癌国际多中心Ⅲ期研究已达到主要研究终点,已与FDA召开了卡瑞利珠单抗的Pre-BLA沟通会,并与战略合作伙伴Elevar公司共同进行阿帕替尼FDA的NDA递交准备工作。
实现产品海外授权也是国内药企国际化的重要一步。今年2月份,恒瑞医药自主研发的抗癌创新药EZH2抑制剂SHR2554实现海外独家授权,将在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范围内开发、生产及商业化的独家权利许可给美国Treeline Biosciences公司。
除了自体研发外,恒瑞医药license in进展也引发关注。“公司一直有开展license in,林普利塞就是恒瑞医药从璎黎药业引进的1类新药,目前林普利塞已经获批上市,成为我国首个高选择性PI3Kδ抑制剂,这也是恒瑞医药合作产品中第一个获批上市的创新药,为公司开放合作成果落地拉开了序幕,未来公司将与合作伙伴共同努力推动更多创新成果取得进展、惠及更多患者。”恒瑞医药相关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巨丰投顾于晓明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中国药企的国际化是当前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全球医疗卫生市场呈现出加速增长的态势,这也为中国药企提供了巨大机遇。但中国药企在国际化过程中面临着多重挑战,例如国际市场的监管环境与国内存在差异,需要药企进行深入了解和适应;国际市场的竞争格局较为激烈,药企需要具备更高的技术创新能力、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才能赢得市场份额。
于晓明认为,为应对这些挑战,中国药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开展跨国并购和收购,以便快速获取境外市场和技术资源;加强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和评估,以获得更多国际认可。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