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起,中国一汽坚定推进‘All in’新能源战略,全方面向新能源汽车奋进转型。坚决做到‘两个全部,一个停止’,即未来技术创新投入全部用于新能源智能汽车,新增产能全部用于新能源汽车,停止传统燃油车技术和产能的新增投入。力争一年‘见效’、三年‘前茅’、五年‘领先’。到2025年,中国一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将超过145万辆,其中自主品牌占比将超过50%。”
6月9日,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一汽”)总经理邱现东在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作出上述阐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邱现东在大会上表示,据不完全统计,从2022年至今,50多家企业对外公布的亿元以上的投资项目超过了125个,总投资预算超过1.4万亿元,产能规划超过了2500GWh,“动力电池产业已经成为科技进步和资本积累的热土”。不过,邱现东强调,若这些电池产能真正得以实现,行业也将有产能过剩的风险。
动力电池多年来被称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我国动力电池产业的高速发展有目共睹。
《中国经营报》记者在大会现场了解到,邱现东在主题演讲环节提到,当前动力电池以三元锂高性能路线和磷酸铁锂低成本路线为主。可以看到,磷酸锰铁锂、钠离子、半固态电池逐渐产业化,全固态电池正在加速演化,从材料到形态,我国动力电池技术路线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在邱现东看来,新能源汽车已经逐渐演变成机械架构+储能单元+智能终端的集大成者。从整车纬度来看,储能单元及电池系统逐渐出现紧凑化、集成化和平台化的趋势。其中,“平台化”是指,一款电芯可以用于多种电池系统,一套电池系统也可以适用多种车型。这将会成为一种常态。
邱现东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有着清晰的判断。他表示:“当前,中国在政策、市场和技术进步的驱动下,已经将新能源汽车推入到了高速成长的快车道。尤其是现在,私人用户成为消费贡献的主要推手,15万元~25万元价格区间成为最大的细分市场。在可预见的未来,新能源汽车仍然会成为汽车市场增长的核心力量。”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中国一汽加快了电动化转型的步伐。
“今年1月8日,我们发布了红旗新能源品牌全球发展战略。未来,我们将加速新能源产品布局。今年,红旗品牌将推出E001和E202两款纯电车型,到2028年将累计推出11款纯电动车型和11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实现从A级到D级轿车、SUV、MPV等细分市场的全覆盖。”邱现东说道。
据邱现东介绍,中国一汽将打造“旗帜”电动智能超级架构(FMEs),形成HME电动、HMP混动、HIS智能三大平台。
其中,电动平台HME电驱系统效率将达到95.5%,其高级智驾安全底盘系统能够实现路面零冲击、转弯零侧倾。混动平台HMP的混动发动机热效率将超过45%。智能平台HIS则致力于智能科技,真正实现软件定义汽车,向用户提供订阅服务模式。
此外,邱现东表示,中国一汽将重构电池系统,聚焦安全性、能量密度、低温性能等,强化投入、潜力创新,打造适用于纯电车型的高性能高安全、全天候电池系统,实现全场景无热扩散、零下10能量无衰减。其还将打造适用于混动车型的高安全耐低温电池系统,实现低温环境可用电量再提升8%,功率输出能力再提升25%以上的目标。
“我们将建立安全可控的电池产业链供应链,坚决扛起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的央企责任,加速建立自主可控、绿色循环的动力电池产业链供应链。”邱现东表示,所谓的“安全可控”即企业层面要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完整和风险可控。
据邱现东介绍,中国一汽目前已分别与宁德时代、比亚迪成立电池合资公司,同时,时代一汽(即时代一汽动力电池有限公司)已实现整车配套,一汽弗迪(即一汽弗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计划年底实现量产。
公开资料显示,时代一汽由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主营业务有新能源动力电池及电池系统的开发、生产、销售、售后、技术服务。公司总规划建筑面积34.6万平方米,规划产能20Gwh/年。
一汽弗迪是中国一汽与比亚迪集团在吉林省长春市合资成立的新能源科技企业。公司主要业务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电池系统的开发、生产、销售和相关售后和技术咨询服务,以及储能电池、储能系统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和电池回收、梯次利用等业务。它是东北三省第一家生产集新能源动力电池电芯、PACK的企业,项目总投资135亿元,可满足60万辆电动汽车配置需求,每年减少碳排放120万吨。
邱现东还透露,中国一汽已经孵化成立了富奥智慧电池回收利用公司,已进入工信部白名单,并且自主建立了减碳技术创新和应用平台。该公司将基于红旗4S服务店打造回收服务体系,持续深化回收再利用产业链条,以市场化手段加快构建电池产业循环生态。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