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应分区分类分责防控_全球热资讯
青瞳视角| 2023-03-03 07:02:48


【资料图】

本报讯(记者 张月朦)近日《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经市政府同意正式印发。按照《规划》,北京将建立系统完善的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制度体系,构建分区分责分类分级的地质灾害风险防控新格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规划》将有助于本市最大限度避免和减轻因地质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充分发挥地质灾害防治对保障城市公共安全、服务城市发展建设、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支撑作用。

当前,极端气候增多,地质灾害呈现突发性更强、隐蔽性更高、破坏性更强和动态变化的特点。《规划》围绕保障首都城市安全,提高城市韧性的根本目标,突出以防为主,以全面推进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为目标,提出从提高地质灾害隐患识别和风险调查水平、监测预警精准度、重要地质灾害隐患工程治理、应急技术支撑能力和科学研究、装备体系等方面入手,建立系统完善的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制度体系,构建分区分责分类分级的地质灾害风险防控新格局,推进首都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和能力建设。

《规划》依据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和人为活动因素,将山区按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和非易发区。高易发区作为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的特殊地区,充分考虑建设的限制性和适宜性,引导新建工程尽量避开;中、低易发区继续加强城镇单元详细规划、村庄规划、工程建设和农村建房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针对不同的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由相应部门、属地政府落实防治责任。加强源头管控,防范地质灾害。结合地质灾害防治现状,聚焦山区道路沿线、人口聚集区和重要基础设施等重点防治区。

《规划》还将促进专业监测预警与群测群防的深度融合,推进北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向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发展,以地质科技助力保障首都地质环境安全,提高城市韧性。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科技
消费
最新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