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本报讯(记者 蒋若静)昨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为了让更多人关注、了解这一疾病,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一场以“关爱帕金森”为主题的义诊活动在医院门诊一部大厅开展。医护人员还专门带来了一套自行研发的帕金森症状体验工具包,可通过“沉浸式”穿戴,感受帕金森患者行动的不易,以激发人们对患病群体的关注和共情。
北京青年报记者在现场看到,义诊台前,来自院内多个相关科室的医生正在为家属、患者答疑解惑。借助大屏幕,医护人员为大家讲解了帕金森的症状表现、识别方法、治疗原则、护理知识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一套帕金森症状体验装置吸引了不少人前来试穿。这套工具主要穿戴在四肢上,可“沉浸式”感受帕金森病人四肢活动受限的状态。
现场,一位陪同家人前来看病的家属忍不住体验了一把。“穿上之后,感觉身体特别僵硬,需要借助外界力量的支撑才能从椅子上站起来,走路也特别慢,总感觉要向前倾,脚步也变成了小碎步,手脚都不听使唤了,连用筷子夹起食物送进嘴里这个过程都变得很不方便”,这位家属深有体会,“真的太不容易了,需要我们更多一些耐心去照顾帕金森患者”。
据天坛医院运动障碍性疾病科护士长柳欣介绍,这套帕金森症状体验工具包是根据帕金森患者的运动症状表现设计的,将帕金森病相关知识寓情于景,通过“沉浸式”视角,体验肢体的特殊异常表现及不适感,使体验者反思理解,加深照护者及医护人员对控制帕金森病进展重要性的认识,增加他们的共情能力和同理心,以更好地服务患者。这套创新设备属于护理专利发明创造,包含了五项专利,目前已经在多个活动中展示、供人们体验。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剧,帕金森的患病率也在增加。据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运动障碍性疾病科主任医师王展介绍,帕金森病是一种老年性疾病,65岁以上老年人的发病率约为1.7%。目前,中国的帕金森病患者数量约占全球患者总数的一半。此外,帕金森病近年来还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三四十岁的年轻人也会患病。除了年龄老化之外,导致帕金森病的危险性因素包括环境因素,比如接触一些杀虫剂、有毒有害的化学制品等,同时也有遗传因素。
出现哪些症状需要引起注意?王展表示:“如出现肢体震颤、动作变慢,无法顺畅地完成一些精细的动作,像系鞋带、系扣子,或听到老人抱怨自己手使不上劲儿、手变笨了,做饭时间也比原来要长了等等,都要引起注意。从走路姿势上也可以看出来,有的老人走路时一条腿拖着走,手臂弯曲着不摆动,走路时往前冲,步态前倾。还有的老人晚上睡觉时会大喊大叫、说梦话、手舞足蹈,出现这些情况需要重视,及时到医院就医。”
摄影/本报记者 袁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