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快时尚品牌业绩分化 ZARA母公司净利润增长创10年来新高
中国商报网| 2022-07-25 10:40:33

曾几何时,风光无限的欧美快时尚品牌在全球范围内攻城略地,大有一统天下的气势。但是,在经历了早期的快速发展之后,从2017年开始,快时尚品牌的发展遭遇瓶颈。2018年,美国快时尚巨头GAP撤出纽约CBD地区,西班牙快时尚巨头ZARA关闭了其在美国纽约开设的首家门店,瑞典快时尚巨头H&M集团关闭了旗下的便宜星期一(Cheap Monday)品牌店并收回街头风新品牌Nyden的运营权,美国大众服饰品牌Forever 21彻底退出法国市场。

进入2020年,遭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快时尚品牌更是不断陷入困境,关店、裁员、营收下降甚至亏损成为快时尚品牌的一种常态。但令人没想到的是,仅仅在短短两年之后,几家知名的快时尚品牌却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西班牙快时尚巨头ZARA母公司Inditex集团2022财年第一季度实现销售额67.4亿欧元(约合487.37亿元人民),较上年同期增长36%;瑞典快时尚巨头H&M集团2022财年第一季度实现销售491.66亿瑞典克朗(约合333.24亿元人民),同比增长22.7%;日本快时尚巨头优衣库母公司迅销集团2022上半财年(2021年9月—2022年2月)实现营收12189亿日元(约合616.98亿元人民),上年同期为12028亿日元。

对于2022财年第一季度的优异表现,Inditex集团认为2022财年第一季度门店客流量大幅回升,旗下的ZARA、Pull&Bear等7个品牌的新季系列取得良好业绩,拉动了收入的增长是主要原因。同时,运营费用增长24%,这一增速也低于销售额的增速。(图片由CNSPHOTO提供)

ZARA母公司净利润增长创10年来新高

西班牙快时尚巨头ZARA母公司Inditex集团2022财年第一季度的净利润增长了80%,创下该公司10年以来的新高。

据Inditex集团6月8日公布的截至2022年4月30日的第一财季业绩,其实现营收67.4亿欧元(约合487.37亿元人民),同比增长36%;实现净利润7.6亿欧元(约合53亿元人民),同比大幅增长80%。

对于2022财年第一季度的优异表现,Inditex集团认为2022财年第一季度门店客流量大幅回升,旗下的ZARA、Pull&Bear等7个品牌的新季系列取得良好业绩,拉动了收入的增长是主要原因。同时,运营费用增长24%,这一增速也低于销售额的增速。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认为,Inditex集团2022财年第一季度的亮丽业绩和其旗下品牌的提价密不可分。3月21日,Inditex集团新首席执行官奥斯卡·加西亚·马塞拉斯宣布,受全球运输与材料成本上涨影响,旗下品牌将调整价格,涨幅或为2%。但其强调,涨价是有选择的,并非全球上涨。

这已经不是Inditex集团对其旗下品牌的第一次提价。此前,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出现供应链中断等问题,2021年8月至12月,ZARA品牌提价23%,商品均价格由31欧元提高到了38欧元。

而据英国路透社报道,马塞拉斯表示受通货膨胀影响,Inditex集团会在2022财年第二季度继续提高市场价格,同时保持其服装的价格在一个合理区间。

2022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Inditex集团的线上销售额曾在新冠肺炎疫情流行期间大幅增长,随着众多门店的重新开业,其在线销售收入较2021财年同期仅下滑6%。该集团2021财年第一季度的在线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7%,2021财年全年线上销售额达75亿欧元,占总营收的25.5%。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4月,Inditex集团创始人阿曼西奥·奥尔特加的女儿玛尔塔·奥尔特加接任董事长一职,马塞拉斯同时出任首席执行官。这一人事变动被看作Inditex集团在2021年启动的管理层交接工作的最后一个步骤。

现在看来,管理层的变动带来了显而易见的成果。Inditex集团2021财年的数据显示,其报告期实现营收277亿欧元,较上年增长37%,较疫情前的2019年增长3%;净利润恢复至32亿欧元。其中ZARA贡献了超七成收入,同比增长四成,其他品牌的增幅也多在20%至40%之间。而在2020年,Inditex集团的收入同比下滑27.9%至204.02亿欧元;净利润暴跌69.6%至11.06亿欧元,每股收益由1.168欧元降至0.355欧元;毛利率为55.8%。不过,由于疫情的原因,电商业务销售额增长迅猛,暴涨了77%至66亿欧元。Inditex集团旗下核心品牌ZARA收入下降27.6%至141亿欧元,税前利润暴跌了70%至9.71亿欧元。

不过,也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尽管Inditex集团在2021财年增长的基础上,2022年第一财季继续取得非常优异的业绩,但在接下来的几个季度能否保持这一势头仍难以预料。彭博新闻社的分析认为,Inditex集团在2022财年第一季度的财报中表示,2022年5月1日至6月5日,按固定汇率计算,其春夏系列品牌的销售额仅增长17%。这一数字显然不足以支持其迅猛的发展势头。

优衣库母公司净利润大增

日本快时尚巨头优衣库母公司迅销集团7月15日发布的公告显示,在2022财年前三个季度(2021年9月1日至2022年5月31日)里,迅销集团综合收益总额为17651亿日元(约合859.6亿元人民),销售额同比增长3.9%,经营利润大涨19%至2710亿日元,净利润大涨57.1%至2378亿日元。

报告期内,优衣库国际业务销售额大涨13.7%至8412亿日元,经营利润大涨35.8%至1327亿日元。公告显示,中国已成为优衣库的最大市场,取得收益及溢利的大幅增长。

除了主品牌优衣库外,迅销集团旗下第二大品牌GU2022财年第三季度单季业绩与2021财年水相当。

从公告可知,持续影响优衣库业绩的第一因素依然是新冠肺炎疫情。公告特别提到,在2022年3月到5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一度有100多家优衣库门店暂时歇业,导致销售额下滑。而从今年6月起相关限制开始放宽,品牌销售额才有所增长,业绩回暖。

鉴于业务发展的良好态势,迅销集团预计截至2022年8月的2022财年收入将增长5.5%至2.25万亿日元,净利润将大涨47.2%至2500亿日元。

不过在如此优秀的业绩报表之下,也有不太完美的地方。在2020上半财年至2022上半财年,迅销集团在日本本土市场的收益增速分别为-5.6%、6.2%和-10%。对此,日本广播协会(NHK)网站刊发的一篇文章认为,日本本土市场收益增速放缓在情理之中,因为作为优衣库大本营的日本市场早已是一个成熟市场,消费增速放缓是必然的。尽管如此,迅销集团并没有听任日本本土市场随遇而安。为了挽救本土市场的颓势,优衣库此前在日本东京银座旗舰店开设了首个咖啡厅,在东京的一所医院里开设了门店,还把相关管理岗位招聘的最高年薪提升至10亿日元(约合5075万元人民)。这已经超过迅销集团会长兼社长柳井正的4亿日元年薪,被认为是日本国内相关岗位的最高水

未来,面对全球服装市场的快速多变局面,迅销集团正考虑将重心转移到业务前景相对稳定的市场,今年4月,优衣库表示将加大在北美市场的投入,目标是在5年内将优衣库的门店数量从目前的57家增加到200家。

H&M、GAP业绩增长不及预期

相对于西班牙快时尚巨头ZARA母公司Inditex集团和日本快时尚巨头优衣库母公司迅销集团的亮丽财报,瑞典快时尚巨头H&M集团尽管2022财年第一季度也取得了增长,但在整体利润水上却稍逊一筹。H&M集团今年4月初披露的2022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在截至2022年2月28日的3个月内,H&M集团销售额增长18%至491.66亿瑞典克朗(约合333.24亿元人民),毛利率为49.3%。营业利润和净利润分别为4.58亿和2.17亿瑞典克朗,和2021财年同期亏损11.28亿和10.7亿瑞典克朗相比,出现明显回升。

不过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如果和竞争对手相比,H&M集团利润的增速仍然是缓慢的。在2021财年,H&M集团的收入增长率为6%,但西班牙快时尚巨头ZARA母公司Inditex集团的收入增长率却达到了36%。

财报披露后,因为整体利润水低于分析师的预期,H&M集团的股价下跌11%,为两年来最大跌幅,其市值一度蒸发了24亿美元。

为了解决业绩下滑的问题,H&M集团进行了多方面尝试。排在首位的,是在全球范围内对其线下销售渠道进行大幅调整,减少了开店数量。资料显示,截至2022年2月28日,H&M集团旗下所有品牌的门店总数为4721家,较2021年同期减少228家。而在H&M集团的计划中,2022年新开和关闭门店的数量分别为95家和224家。

其次,H&M集团在财报中表示,今年会投入约100亿瑞典克朗推动转型,预计2030年其整体收入能够翻倍。再次,针对期困扰全球服饰行业的供应链问题,H&M集团称将实施涨价策略。

和H&M集团相比,美国快时尚巨头GAP集团的业绩则可以用惨淡二字来形容。GAP集团发布的截至2022年4月30日的2022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该季度其销售额同比下降13%至35亿美元,线上销售额同比下滑17%,店铺销售额同比下降10%,净亏损1.62亿美元。

目前,GAP集团旗下拥有美式休闲品牌GAP、休闲时尚品牌Old Navy、中高端都市品牌Banana Republic,以及女运动品牌Athleta等6个品牌。财报显示,在GAP集团的三大营收主力品牌中,除了Banana Republic的收入增长24%至4.82亿美元外,Old Navy的收入下降19%至18亿美元,GAP的收入下降11%至7.91亿美元。此外,Athleta的收入增长4%至3.6亿美元。

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GAP集团表示主要与2021年资产剥离、门店大面积关闭等因素有关。(编译 荻凡妮)

科技
消费
最新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