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资金仅15.23亿元 却要105亿元投资钠电池 雄韬股份遭监管质疑:全球速看料
华夏时报| 2023-02-17 06:56:32

在氢能产业大手笔投入后,雄韬股份(002733.SZ)又盯上了风头正盛的钠电池。

2月13日,雄韬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与京山市人民政府签署投资框架协议,计划投资总额约105亿元,建设新能源电池产业园,生产15GWH锂电池和10GWH钠电池。

次日,深交所对其下发关注函,要求公司就前日披露的投资计划进行相关书面说明,其中包括项目的可行性、量化分析本次投资的影响以及股东持股变动情况。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实际上,在锂资源短缺、价格大幅度上涨的情况下,钠离子电池获得政策力推、资本争相入局,相关企业纷纷开始布局钠离子电池产业,多家企业更是宣布电池及正负极、电解液材料量产在即,行业驶入发展快车道。然而,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向《华夏时报》记者指出,钠离子电池性能目前还远比不上锂离子电池,技术尚不成熟,目前成本较高等问题。

除此之外,电源及光伏行业资深专家、兴储世纪总裁助理刘继茂则认为,如想实现钠电产业化仍需解决钠电关键材料性能有待提升,材料体系尚未完全确定;技术标准有待制定,钠离子电池产业规范化;钠电池BMS系统基本还是沿用锂电池等一系列问题。

深交所下发关注函

据雄韬股份公告,公司与京山市人民政府签署投资框架协议,计划投资总额约105亿元,建设新能源电池产业园,生产15GWH锂电池和10GWH钠电池,主要应用在新能源储能市场及5G通讯、IDC数据中心市场。

根据公告,公司计划在京山市逐步建设铅酸电池、磷酸铁锂电池、氢能源电堆及发动机系统三大生产基地,实现公司整体搬迁回归。

公告披露后,雄韬股份股价13日午盘开盘后瞬间涨停,当日报收20.85元/股。

具体来看,雄韬股份2022年半年度报告显示,公司主要产品蓄电池及其材料、锂电池、燃料电池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0.99亿元、5.56亿元、0.45亿元,占比分别为64.58%、32.68%、2.62%。

记者发现,雄韬股份在2022年半年报中提及,“主动引导原有的铅酸需求用户向锂电池方向转移,但是铅酸电池仍是当时公司贡献最大收入的业务板块”。

同时2016年雄韬股份投资北京氢璞创能,开始布局氢能产业链,2017年,公司又开始布局专注于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集成的浙江氢途科技,并于同年全资成立了雄韬氢雄。

也就是说,一方面,公司还在从传统铅酸电池向锂电池转型;另一方面,其自述把研发精力放到氢能源电池、燃料电池。

在此情形下,雄韬股份将投资105亿元建设新能源电池产业园,生产锂电池和钠电池。对此深交所要求雄韬股份补充说明公司在锂电池和钠电池领域的技术、资金、人才、客户等资源储备情况,并结合前述领域的市场供求关系、行业竞争情况、平均盈利水平等方面,说明公司在前述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及投资前述项目的可行性。

同时,雄韬股份2022年三季度报告显示,三季度末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25.97亿元,货币资金为15.23亿元。如此财务状况,公司能否支撑百亿投资?

对此,深交所要求雄韬股份分别说明锂电池和钠电池生产项目的具体内容、进度安排及支付安排,充分提示相关项目的行政审批、行业周期、技术更新、资金来源等风险,并量化分析本次投资对公司本年度及未来年度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此外,深交所还要求雄韬股份公司按照深交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南第2号——公告格式》相关要求,补充披露协议签订前三个月内公司控股股东、持股5%以上股东、董监高持股变动情况,以及未来三个月内其所持限售股份解除限售及股份减持的计划。

据公司此前公告,公司股东张华农因违规减持收到深交所监管函。张华农作为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份前持股5%以上股东,承诺如通过集中竞价减持股份,减持价格不低于减持公告日前一个交易日股票收盘价。公司于2022年12月5日披露张华农减持股份的预披露公告,此公告的前一个交易日股票收盘价为18.23元/股。2022年12月27日至2023年1月3日,张华农减持公司股份910,539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23%,减持均价为17.64元/股,减持金额为1,605.77万元。前述减持违反了其作出的承诺。

巨头涌入钠离子电池赛道

由于钠离子储量为锂储量420倍,存量丰富、价格低廉,且钠电池安全性、高低温、快充性能更优异,因此在储能、两轮车等市场具备广阔应用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钠离子电池成本较锂电池可降低约30%。“相对于锂离子,钠离子电池最大的两个优势是便宜和稳定,钠离子电池铜基正极成本相比磷酸铁锂正极可降低近60%;同时,由于钠与铝不易发生合金化反应,集流体可以全部使用铝箔代替铜箔,成本可降低近70%。综合测算,钠离子电池成本相比性能接近的磷酸铁锂电池可降低约30%。”刘继茂表示。

在此情形下,资本争相入局,相关企业纷纷开始布局钠离子电池产业,多家企业更是宣布电池及正负极、电解液材料量产在即,行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宁德时代在2021年发布第一代钠离子电池,其能量密度科大160 Wh/kg,是目前所有钠离子电池中的最高水平,预计其第二代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将突破 200Wh/kg.宁德时代致力于推进钠离子电池在2023年实现产业化。

华阳股份2021年开始布局钠离子电池,目前在钠离子电池领域,布局了正负极、电芯、电池pack、电解液等细分产线,基本形成全产业链条。

2022年1月,美联新材公告称,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美彩新材与立方新能源、七彩化学就共同推进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进程事项达成了战略合作共识,于当日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然而,江瀚也指出,目前限制钠离子电池发展的问题所在。首先是钠离子电池的性能目前还远比不上锂离子电池,同等质量的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上限低于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上限。

对此,刘继茂认为,由于其功率密度不及锂电池,因此适用于储能领域以及低速电动汽车。

此外,江瀚还指出,钠离子电池的技术尚不成熟,本身技术研发仍处于初级阶段,不确定性仍在增加;钠离子电池的成本目前高于锂离子电池,就目前市场来说,锂离子电池生产已成熟,价格已被压低到相当水平,而钠离子电池产业刚刚开始,与锂离子电池相比没有成本优势。

然而就成本问题,刘继茂表示:“在规模效应的加持下,钠离子电池成本有望进一步由1元/Wh压缩至0.5元/Wh.”

此外,刘继茂还提出钠电产业化需解决的其他问题。他表示,钠电关键材料性能有待提升,材料体系尚未完全确定;技术标准有待制定,钠离子电池产业规范化;钠电池BMS系统基本还是沿用锂电池的。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科技
消费
最新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