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科大讯飞(002230.SZ)披露2022年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财报显示,科大讯飞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188.2亿元,同比增长2.77%;净利润为5.61亿元,同比下降63.94%。此外,2023年第一季度,科大讯飞当季营业收入为28.88亿元,同比下降17.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5789.53万元,同比由盈转亏。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尽管过去一年科大讯飞的业绩不太理想,但自ChatGPT风靡以来,其股价便一路震荡上行,还在今年4月初触及70.10元/股的历史新高。
(资料图片)
科大讯飞方面称,已于2022年12月15日启动了“1+N认知智能大模型专项攻关”,将于2023年5月6日正式发布讯飞星火大模型。借助于当下最火热的ChatGPT热潮,科大讯飞的AI大模型能带来多大变化也让外界颇为关注。
本报记者从科大讯飞2022年业绩说明会上获悉,多家投资机构与投资者的疑问也将焦点放在了备受关注的AI大模型上,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对此表示:“未来,认知大模型将以生态赋能的方式,颠覆人机交互和信息生产的方式,带来互联网产业格局重塑的新机遇,达到商业价值和产业使命的双重实现,科大讯飞会将自身技术以API和生态赋能的方式提供给行业和开发伙伴,一同推动产业变革。”
增长未达预期、短期业绩承压
科大讯飞财报显示,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188.20亿元,较上年增长2.77%,实现毛利76.84亿元,较上年增长2.00%。营业收入和毛利仅实现小幅增长。
对于增长未达预期,科大讯飞方面解释称,一方面是由于社会经济的特殊环境,较大程度上延缓了公司相关项目的实施、交付、验收等相关工作的进度,因此影响了收入的实现进度,尤其第四季度超过20个项目、超过30亿元合同延期(但相关项目并未取消);另一方面,公司在2019年被列入美国实体清单后,2022年10月7日被再次极限施压,从供应链到相关的合同签署需要调整的过程,也影响了当期订单签订的节奏。
“营业收入和毛利仍保持小幅增长的原因系公司可持续型根据地业务在2022年仍实现23%的增长,抵消了大项目延期所产生的影响。”对此,科大讯飞总裁吴晓如回应机构和媒体时称:“根据地业务仍保持良好发展,毛利同比增长25%,根据地业务毛利在整个业务结构中占比提升至58%,影响显著小很多,这也说明这些业务的刚需是非常显著的,无论是教育领域的个性化教学,还是医疗领域的精准治疗辅助诊断,还是车载的交互等。”
值得关注的是,科大讯飞去年的营收、毛利虽然得到增长,但净利润却出现了下滑,2022年实现归母净利润为5.61亿元,同比下降63.9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实现4.18亿元,同比下滑57.31%。
科大讯飞方面解释称,扣非净利润下滑主要原因是公司在教育、医疗等持续运营型根据地业务的合作平台拓展投入、新产品研发以及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和国产化适配等方向新增投入约8亿元。而归母净利润下滑除了上述因素还包括公司持股的三人行、寒武纪、商汤等金融资产因股价波动导致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金额较上年同期减少5.82亿元。
记者注意到,科大讯飞当年研发投入为33.6亿元,同比提升14.28%,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7.83%,较2021年提高1.8个百分点。此外,公司研发人员数量及占比不断提升,截至2022年末,科大讯飞研发人员达9281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为61.68%,占比提升3.2个百分点。
除了2022年成绩单,科大讯飞在2023年第一季度的业绩表现也并不如人意,财报显示,科大讯飞在2023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8.88亿元,同比减少17.64%,净利润亏损0.58亿元,同比下降152.26%。同样也是由于特殊社会经济环境影响下,公司较多的大项目签单、实施、交付、验收等工作进程出现了延迟,影响了收入的实现进度。同时,科大讯飞于2022年12月启动“1+N”认知智能大模型专项攻关,新增投入也影响当期利润表现。
不过,吴晓如表示,基于在国产替代和业务开拓上的进展,预计从二季度开始将会实现收入和毛利正向增长,并有信心实现全年高质量增长的目标。
“星火”认知大模型带来重大机遇?
根据计划,科大讯飞将于5月6日发布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并将同步推出面向教育、办公、车载等行业的解决方案,未来,这一模型能否为公司已有产品的提升竞争力让用户体验得到显著改善,能否为讯飞提供参与互联网产业格局重塑的新机遇也是外界关注的重点。
根据公告,科大讯飞在多年认知智能系统研发推广中积累了超过50TB的行业语料和每天超10亿人次用户交互的活跃应用,拥有大量的机器翻译、语音识别、语音合成等方面的数据,这些数据均是用于大模型训练和优化自然语言处理模型的重要来源之一。
“大模型将显著提升人机交互体验,带来内容生成及批改辅导产品功能跃升,并提供更加精准的个性化服务,提升科大讯飞现有产品使用体验。同时,科大讯飞认知大模型将广泛赋能开放平台合作伙伴。”吴晓如在业绩会上表示,此次大模型绝不仅仅是生成式AI,而是会对社会产生全面影响的全新变革,会带来整个互联网甚至信息产业的重塑。他预计,两年内,所有APP会基于大模型重写一遍。
“各个专业领域大量积累的语料,对我们大模型的通用智慧是有很大帮助的。各个其他领域的知识可以触类旁通,带来整个逻辑判断的提升。我认为,在中国今天做认知大模型,一方面跟OpenAI有一个赶超的过程,但将来一定会是通过专用领域达到并跑,甚至领跑。再由专业领域回过头来,在整个通用领域形成各自的优势。”刘庆峰表示,科大讯飞有信心在中文领域的认知大模型上做到业界领先,同时在教育、医疗等行业中率先深度应用,而且形成独特的优势,科大讯飞的行业专用系统通过独立、封闭环境训练语料得到的结果,可以避免一本正经回复错误消息,使得专用领域保障性更强。
刘庆峰表示,超大规模的大模型现在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下一个阶段应该用更多专业的子模型来协同训练,获得更可靠的成效。他认为,在教育、医疗等专业领域的模型成效不比千亿级模型差,但是要形成通用领域的智能涌现,需要把这些模型的知识相互衔接,在整体的大模型中去统一训练。科大讯飞希望在教育、办公、医疗等应用领域抢到先机。
对于认知智能大模型的投入和规划,据刘庆峰介绍,讯飞目前最核心的研究团队现在达到200多人,其中有几位是《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榜单中顶尖的科学家,在算力投入上,科大讯飞过去几年牵头承担了国家自主可控人工智能平台的诸多项目,与华为、寒武纪、曙光等企业建立深度合作的同时,在踏踏实实地建设自己的算力,目前公司的训练、推理在国产平台上的方案已跑通成型,下一步,科大讯飞会加快数据标记投入,尤其是海量用户使用之后的强化学习的标注,把大模型的能力用在各个行业上。
值得注意的是,刘庆峰表示,科大讯飞做的大模型,不需要花费外界想象的那么多费用,也不需要像Open AI那样要花费100亿美元。他认为,大模型再往大做,可能意义已经不大了,应该用各个规模适度的专业模型通过协调联动来形成效益的提升,在各个专业领域形成更可控的表现,这是科大讯飞一直在做的路径。
“第一,在认知大模型的技术投入上,对于应该投入的重点方向,我们将饱和投入、绝不手软;第二,不需要那么多人力和资金,现在科大讯飞的团队和资金完全覆盖得住;第三,投入也是自主可控,可以保证不受到国外卡脖子,长期发展可以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刘庆峰如此总结道。
当然,业界也对于ChatGPT引发的这一波大模型热提出了谨慎的意见,Forrester分析师卢冠男认为,AI大模型探索客户需求和商业化模式仍在初级阶段,这些公司及其服务是否能做到盈亏平衡,支持其长期运营,还有待观察。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