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首个自创法律工作室,以纯粹之心帮一个是一个。北京市石景山区“八五”普法讲师团成员、业余大学冷荣芝教授,最近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百姓好评。
据石景山区司法局林兰科长介绍,为了落实市区“八五”普法规划,深入推进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石景山区以北京市石景山社区学院法律工作室为依托,建立了首个自创法律工作室。这是一个由区业余大学的法学专业力量组建,以服务本校学生、区域社区居民和相关组织机构的法律需求为主要活动,以释放、扩大社区学院、区文明实践中心影响力为目标的工作机构。石景山区“八五”普法讲师团成员、区业余大学教授冷荣芝,是该工作室的创始人。
(资料图片)
想帮着社区居民解决日常小事的法律困扰
说起创建法律工作室,冷荣芝满脸憧憬。她说经常见到社区的居民,因为一点小事就产生矛盾,解决起来也费尽周折。比如楼上邻居家漏水,把楼下邻居给淹了。楼下邻居找过居委会、也报过警,还找过政府相关部门,但都没能解决,最后闹到法院,一审二审最后还是不服,继续申诉。整个处理下来,不但劳民伤财,还使得邻居间的矛盾激化,同时也占用和消耗了宝贵的司法资源。
作为曾经在石景山区担任人民陪审员、接触过大量普通民事纠纷的法律工作者,冷荣芝在履职过程中发现,相当一部分民事纠纷案件,如果早期有一些情绪疏导和法律分析,小纠纷会很容易快速解决,不用起诉至法院。
冷荣芝说,她想利用自己专业知识和业余时间,免费为有法律需求的居民提供法律服务。往大了说,是想把社会矛盾解决在初始,往小了说,也让百姓不被生活琐事困扰由此影响正常生活。她是想为社会、为居民提供一点力所能及的帮助。
冷荣芝表示,如果她能够有机会或有平台顺畅开展法律服务工作,让群众了解一些法律知识,让群众从法律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可以大大缓解社会矛盾,这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
通过普法宣传,让百姓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为搭建一个针对老百姓提供法律服务的平台,2022年3月,在学校允许教师设立专业工作室的第一时间,冷荣芝教授就向学校申请设立了法律工作室。
“我什么(待遇)都不要,只要让我成立法律工作室就行”。这是冷荣芝当初设立法律工作室时向领导表的态。
看到冷荣芝对自己的专业和法律服务工作的热情,学校各级领导都很支持,不但为法律工作室准备了一间单独的办公室,还为法律工作室做了必要的装潢设计,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条件。
自成立以来,法律工作室已经借助各种机会在各社区开展线上线下普法宣讲、进行法律需求调研、提供公益法律咨询等活动。将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是冷荣芝借助工作室开展普法工作的目标之一。她不想让普法工作仅流于形式,而是努力让自己所讲的法律知识、提供的法律咨询能帮老百姓解决一些真实问题。她真正下沉到最基层的老百姓中间,用老百姓听得懂、能理解、能执行的语言开展多样普法宣传活动。
作为学校的教师,冷荣芝在针对社区居民普法和法律咨询服务的同时,也为校内法学学生提供案例研习和法律实践机会,目标是培养更多的法律专业人才,以期帮助广大群众解决困难,实打实为各阶层百姓提供法律服务。
另外,在法治进校园、普法宣传进企业等普法活动中,冷荣芝面对不同受众群体,都认真分析其不同的法律需求,结合其不同特点、学习需求等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在助力推动区域内群众提升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的同时,也帮助工作室了解到更多的法律需求,为今后更好开展法律服务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手把手指导,最大限度让当事人客观确立心理预期
“越贴近百姓,越感受到基层普法的缺失,越感受到基层普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多年来为各行各业的成人学生、社区居民提供法律教学服务、解决法律困惑的经历,让冷荣芝对广大群众的法律需求有着清晰的了解,面对百姓的痛点、难点及诉求,她便极尽努力提供具体解决方案。
社区里的很多普通老百姓虽然有通过诉讼解决纠纷的需求,但是,由于他们大多缺乏相关法律知识储备,所以在司法程序前的应对能力明显不足。他们不知道到法院起诉需要准备什么材料,也不知道法院立案之后会有哪些程序性问题要处理,更不清楚法官在法庭上到底会要求他们做什么,所以,说起诉讼,他们当中的很多人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会茫然无措。由于大部分老百姓不太接受高昂的律师费,面对这样一些当事人的求助,冷荣芝不但会帮助他们准备诉讼材料,还会“手把手”地把诉讼程序的各个环节需要他们做的准备、进行的活动等都做细致的梳理,以详细的讲解和清晰的行为指导帮其做好心理建设、缓解畏难和焦虑情绪。从决定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开始,到庭审结束,她都会细致地告知当事人司法程序中需要做的准备和可能产生的结果,小到庭审中的每一个步骤、每一句话、每一份证据材料的提交,她都会用文字材料标注好重点,最大限度让当事人形成清晰的心理预期,让其心里有数,更加从容应对庭审。
帮他们梳理后他们不那么纠结了,矛盾得到缓解
“现在已经做的很多法律咨询,我可能有一半的工作是解决法律问题,另外一半是在解决当事人的情绪问题。我觉得我帮他们把问题分析清楚了,情绪上他们不那么纠结了,无论后续他们是否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我的工作都是有价值的。”拥有教师的身份,冷荣芝为当事人提供的并不是单纯的法律服务,还包括心理支持和精神支持。这对于疏解当事人情绪、化解矛盾以及解决具体的法律问题都具有积极作用。
居民王老太购买了一份养老服务,交钱后发现不对,想与养老院解除合同并全额退款,但养老院一方表示,退款要扣除合同金额的35%作为违约金。老人认为自己一天都没有享受养老院的服务就要被扣掉合同金额的35%,这太不公平,于是,心中愤懑,情绪激动,想要讨个说法。但是,养老院离王老太住的地方很远,加上她独自居住,身边没有亲人帮忙处理。考虑到老人年纪很大,行动不方便,冷荣芝一方面通过分析其中的法律问题来安慰和开解老人,另一方面安排时间,开自己的车和工作室的其他老师带上王老太一起去养老院协商。由于双方协商未果,她担心老人身体和心理都可能会承受较大压力,便及时与老人保持联系。为了缓解老人的情绪,冷荣芝在征询老人意见之后决定帮其启动诉讼程序维权。由于线下立案需要长途奔波,冷荣芝又在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帮老人用很短的时间线上完成了立案,避免老人辛苦奔波。
保持纯粹之心,在公益普法之路上继续前行
据介绍,法律工作室自成立一年多来,冷荣芝一直致力于服务本校学生、区域社区居民和相关组织机构的法律需求,已经为100多位群众提供了高效、专业的法律咨询。
“不好意思太麻烦其他人,毕竟我们工作室是没有待遇的,所以现在如果说困难的话,就是希望社会各界多支持并帮助我们。”冷荣芝说。
工作室定位公益性法律服务,目前在对接各社区、企业上,还是缺乏有效渠道,需要帮助的百姓与法律工作室之间信息不畅通问题还比较明显。
冷荣芝表示,希望能获得有效途径线上线下提升法律工作室的知晓度,扩大服务范围,更好提供法律服务。她尽自己所能,开通了名为“石法小驿”的普法微信公众号,站在普通老百姓的角度,想其所想,努力提供贴近老百姓需求的以案释法等普法内容。无论多忙,她每周都会坚持在公众号上更新普法知识,内容涵盖了夫妻财产、继承、居住权、民间借贷、劳动争议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法律问题。她说,她要尽量用百姓能懂的表达方式,说清楚百姓身边的法律问题。
未来,冷荣芝希望自己能够继续保持纯粹之心,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发挥自身专业力量,做自己的想做的事情。她希望工作室的影响力能够在区域内再扩大一些,那样就可以服务更多的人。“哪怕是很小的作用,但能影响一个是一个。”她这样说。
摄影/陈亚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晓玲
编辑/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