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错过的宝藏店铺”、“味道绝绝子”、“美食界天花板”,探店主播在各社交平台人气颇旺。然而,据工人日报报道,部分主播探店看似是基于餐厅品质,实际上做的是流量“生意”,头部主播的推广费已经万元起步,给钱就“真好吃”,不给钱就“不推荐”。
探店视频,既能解决网友的选择困难,也能帮助商家做客观推广,本是一件两全其美的好事,可一旦成为部分主播的生意经,自然就不再为网友“代言”,而是在跟商家一起演“双簧”了。更有甚者,有主播主动联系商家并提出付费推广,商家一旦拒绝,主播便开始对餐馆各种挑刺儿,恶评蜂拥而至。“好不容易积攒的口碑,差点毁在了几个视频上”,最后商家只得请其他“网红”主播为店正名。这种行为无异于要挟,抹黑了商家名声,混淆了网友视听,是仗着流量肆无忌惮地扰乱市场。
探店主播门槛低,拿手机拍一段视频就能上网传播;虚假宣传、恶意评价较难认定,导致追责难。这些,都是探店主播野蛮生长的重要原因。餐厅品质不能任由主播信口开河,为探店主播设立门槛势在必行。首先,要界定主播探店的属性。如果是拿钱推广就应明确标注“广告”,既提醒观众不要轻信,也对主播起到监督作用,一旦出现虚假宣传,可以按照《广告法》的规定进行追责。
餐厅想有人气,终究要靠品质取胜。品质良好与否,应当由顾客来检验。探店主播不能借流量传播虚假信息,给消费者挖坑。把探店当生意,这样的“生意”注定也红不了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