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看料】滨州市农业农村局:夏粮再获丰产丰收,小麦种植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增”,单产、总产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滨州网| 2022-08-07 06:28:36

编者按:7月30日,滨州市政府工作部门、单位“扛牢使命亮进展”政务公开活动举行。活动中,市政府35个工作部门、8个直属事业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依次上台发言,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对照年初“解放思想亮目标”主要内容,就上半年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汇报。以下为各部门单位的汇报发言——

滨州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

山东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服务中心党组书记张程鹏


(资料图)

2022年,市农业农村局牵头承担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16项,民生实事6项。目前超时序进度8项,整体上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

一、聚焦稳产保供,坚决夯实农业基本盘

一是夏粮再获丰产丰收。小麦种植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增”,单产、总产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小麦生产十七连丰。夏播工作进展顺利,大豆播种面积超额完成省定播种任务。

二是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上半年瓜菜、果品产量分别达到82.9万吨、1.2万吨、同比增长5.2%、2.6%;生猪、肉牛、肉禽存栏分别达到164万头、36万头、5275万只,肉蛋奶产量47.3万吨以上,“菜篮子”愈加丰实。

三是农业科技支撑显著增强。实施种子工程,建设高标准繁制种基地10万亩,遴选22个玉米新品系参加省区域试验。小麦高低畦技术实现突破,示范田增产12%以上,入选全省农业主推技术。全面完成6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工作成效获省评“好”等次,位居全省前列。

二、聚焦防止返贫,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一是监测机制逐步完善。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脱贫群体享受低保、特困比例达77%,保持全省前列。新识别防贫监测对象224人,解除返贫风险2616人,实现返贫致贫风险“动态清零”。

二是产业扶贫成效明显。高效管理696个脱贫攻坚项目,为脱贫群众和村集体分红4.82亿元。产业扶贫基金累计实现收益3646万元,救助特困群众5.5万人次。

三是就业帮扶助力增收。依托扶贫项目设置扶贫公益岗位5000多个,参与脱贫群众6000人次。开展乡村公益岗“扩容提质”行动,安置脱贫群众2045人。

三、聚焦提档升级,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产业融合提档升级。在延链强链补链上持续用力,新认定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3家,目前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424家,其中省级以上78家,居全省前列。滨城区、邹平市获评省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获资金支持1000万元,占全省总额的20%。

二是产业品质提档升级。新建冬枣大棚2.01万亩,改良沾冬2号2.07万亩,老梨园提升改造0.7万亩。惠民县淄角镇入选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沿黄大豆入选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获中央财政资金3000万元。两县区成功争取肉牛提质增量项目,占全省总量的三分之一,获支持资金3405万元;四个县获粮食绿色高质高效项目支持资金1800万元,高于全省平均值。

三是产业品牌提档升级。大力宣传推介“食域滨州”公用品牌,新建5个线上商城和26个线下专柜,新增6个省级知名农产品品牌。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建设平台,全市共16家生产基地签约,数量列全省第二位。

四、聚焦宜居宜业,扎实推进乡村建设

一是农村环境整治扎实推进。打好清洁村庄“战役”,全市拆除农村废旧房屋及残垣断壁1184处,清理各类私搭乱建2665处,生活垃圾23.6吨,村容村貌显著提升。

二是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实施美丽乡村“十百千”工程,目前已完成23个省级、47个市级美丽乡村和1000个提升村建设任务,形象进度超过70%。

三是智慧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大力推行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化,积极创建省级智慧农业应用基地,目前基地总数达到25个。阳信县肉牛智慧养殖大数据平台已完成主体建设,初步具备运营条件。

五、聚焦深化改革,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一是农村重点改革进一步深化。健康有序推进土地流转,全市流转面积359.8万亩,流转率达65.7%,居全省前列。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全面巩固,全市5428个村(组)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组织,完成率100%。

二是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加强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建立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4919家。邹平市、惠民县有序推进全国、全省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工作。

三是金融支农机制进一步强化。加强农政银担合作,上半年鲁担惠农贷新增贷款主体2676家,新增贷款15.8亿元。农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小麦入保率达92%,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

下半年,市农业农村局将持续强化措施、压实责任、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坚决按时序高质量完成各项重点工作任务。

科技
消费
最新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