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讯 储物柜、箱包、坐垫、拖鞋、灯罩、摆件……位于博兴县锦秋街道湾头村的大自然特色草柳编工作室内,款式别致的各式实用家居、时尚装饰品琳琅满目。
(资料图片)
“不走寻常路”的店主人王贵芝,将无限迸发的创意借助一双巧手,实现“万物可编”。其中,就包括前不久在首届“振兴传统工艺·鲁班杯”大赛上获铜奖的莲花凳。
“从创意构思到制作完成历时一个月,全部手工编织,各个环节都需要精细化处理,特别是上面的荷花瓣要呈现自然流动、层次分明的效果,非常耗费时间。”王贵芝说。
花色雅致、立体感十足的莲花创意赋予了原本普通的坐凳艺术底蕴,匠心巧手使得这件融入浓浓国风元素的作品从12000余件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100余件获奖作品之一。
湾头村坐拥麻大湖之利,芦苇、蒲草生长茂盛,为发展草柳编提供了天然资源。自清代起,当地就有从事草柳编的传统。历经600余年传承发展,博兴县成为远近闻名的“草柳编之乡”,柳编、草编分别入选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电子商务的兴起,为传统草柳编带来产业跃升,湾头村也在2013年成为中国第一批淘宝村之一。如今,这个5000多人的村子,正式注册草柳编加工企业300多家,电商户2500余家,快递公司26家,过去一年电商交易额达5亿余元。
“20年间,湾头村由传统的手工编织专业村,发展成为集实体店、网店、包装、物流、快递以及第三方公共服务等在内的草柳编产业集团中心,并带动周边就业群众达8万人。”博兴县电商协会秘书长、锦秋街道电商协会会长安宝忠介绍,单是网络销售方面,村里人除了淘宝、天猫等传统电商平台,抖音、快手、直播等新销售模式运用也得心应手。
幸运地赶上电商红利期的湾头村村民,经历了“产品上架就卖”的销售“井喷期”。然而,随着产业的发展,草柳编产品同质化现象凸显。
王贵芝和村里一些有想法的村民应时而动,开启创新赋能之路,在销售草鞋、蒲团、屏风等传统产品的同时,主动设计一些新颖别致甚至私人定制的创意性编织产品。目前当地草柳编产品衍生出30多个大类,而花色品种早已难以计数。
现代创意结合产业化思维,促进了传统手工艺向新型手造产业创新升级,扩大了产品市场、受众,也创造了更为可观的经济效益,为乡村振兴注入蓬勃活力。
声名远播的博兴草柳编产品,目前仅湾头村的日销售额就超百万元,除了畅销国内,还远销美、日、法、韩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产品销往世界各地的同时,本地自然资源已远远不能支撑庞大的产业规模。安宝忠告诉记者,如今博兴草柳编90%以上的原材料采自全国甚至世界各地,如越南、缅甸等。
为支持当地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博兴县重点打造了我国最大的草柳编单体标志性创业园——中国草柳编文化创意产业园。园区总投资5.18亿元,占地147亩,以草柳编为主题,辅以老粗布、厨具、藤制家具等产业元素,成为融创意研发、产品展示、仓储物流、跨境电商、金融服务等于一体的创业型生态园区。在创意产业园内还特别设置了直播带货区,通过“电商+直播”营销模式,将博兴草柳编产业推向更广阔的“云”端。
安宝忠介绍,多年来他们也在研究,能否用机械代替传统的手工编织,但目前来看很难实现。因为草柳编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有拧、编、缠等几十种手法,从原材料上来说同一地域生长的芦苇或蒲草,其不同部位粗细软硬厚薄都不一样,而且有时一件产品要同时用到藤条、水草等多种材料,只能靠手工艺人凭借经验、手感将其打造成规则有序的产品。
或许,这也正是手造产品的魅力所在。创意灵感借由娴熟的技艺呈现千姿百态,编织出日益丰富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