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换电网络规模不断壮大 充换电自如如何实现?
中国商报网| 2022-09-05 10:27:53

日举行的2022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充电设施建设、电池技术创新和绿色低碳转型成为热点话题。针对新能源汽车目前存在的“充电难”“能耗高”等痛点,多位专家与厂商代表积极建言献策,创新升级、绿色低碳成为业界共识。

充换电网络规模不断壮大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422万辆。其中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260万辆,市场渗透率达21.6%。

“ 不过,与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增长现状相比,我国充电站、换电站、家庭网络、车路协同的基础设施建设仍显得相对落后。”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主席万钢表示。

目前,新能源汽车仍面临着“充电难”的困境,比如城市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发展不均衡、社区固定车位建桩推进慢、充电路径规划和导航功能不完善、用户充电体验有待提升;等等。

如何推动充电基础设施发展,解决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难题?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孟振表示,各方要共同构建普惠均衡的用能服务体系,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行业规范等手段,提高充电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统筹力度,共同构建布局更加均衡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截至目前,我国已累计建成了398万个充电桩、1625座换电站,形成了全球最大规模的充换电网络。”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今后,国家将支持加快充电桩建设,保持政策的连续和稳定

新一代电池技术亟待突破

在此次大会上,许多专家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在增长续航里程、提升充换电速度方面做出的技术创新努力表示肯定。

“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均续航里程在500公里的区间内,今年又有进一步的提升,差不多能达到600公里或者更高的续航能力。”中国科学院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副所长王晓明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车在电池能量密度、电耗效率和续航里程等方面有了大幅度提升,给消费者带来巨大信心。

在充电方面难以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情况下,为解决快速补能问题,换电模式正在吸引各方巨头布局。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总经理曾毓群在演讲中提到,先进电池技术是全面电动化的基础支撑。新技术下的单块电池换电时长约1分钟,可以提供200公里左右的续航支持,有效解决了充电时间长的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孙逢春认为,换电会是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途径。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华荣提到,我国补能基础设施仍需不断完善,充换电设施的增长速度仍然落后于新能源汽车发展速度。“我国亟须新一代电池的突破,特别是聚焦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的关键突破,从结构创新向材料创新改变,从根本上解决用户的充电焦虑、安全忧虑和使用环境忧虑等。”朱华荣说。

道路交通

推动全产业链绿色低碳

共同构建全球汽车产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新生态,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议题。

今年7月,北京开放国内首个无人化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核心区60方公里范围内投入30辆主驾无人车辆,开展常态化收费服务。目前,全国已有10余个城市允许自动驾驶汽车在特定区域、特定时段从事出租汽车、城市公共汽(电)车等商业化试运营,应用规模不断扩大。

与会专家表示,通过应对复杂路况的车辆感知、辅助驾驶,智慧灯杆、智慧路口,车路云融合等技术的应用,自动驾驶正在打造跨行业、跨领域、高度智能化的融合发展新生态。

曾毓群表示,进入全面电动化时代,动力电池自身的减碳尤其重要。通过大规模使用回收材料等措施,可实现绝大部分碳足迹的削减。要推动绿色电池发展,除了企业自身的努力外,也需要政府出台引导和鼓励政策,让消费者、车企在使用绿色电池时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建议在双积分或者免购置税中可以设置电池碳足迹的条件,只有使用低碳足迹电池的电动汽车才能拿到积分或享受免购置税等政策;研究动力电池碳积分政策,鼓励绿色低碳电池发展。同时还应进一步完善电池回收利用政策,为电池企业大规模使用再生材料生产新电池提供保障。”曾毓群说。

万钢强调,新能源与“双碳”目标密不可分,要促进全球汽车产业碳排放政策标准体系协同,共同探索整车以及动力电池等重点零部件产品低碳标准和管理体系的建设。他表示,“我们有必要在新能源汽车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循环利用等环节,通过全过程数字化、智能化和低碳化方式,促进汽车全产业链的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

科技
消费
最新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