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看热讯:滨州市工信局成功举办“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培育暨产业(融资)对接会
滨州网| 2022-09-07 08:33:01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9月6日,“抢抓新机遇 强化资本极”滨州市“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培育暨产业(融资)对接会在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成功举办。

本次活动由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指导,滨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共同主办,山东渤海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中泰证券滨州分公司、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滨州远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渤海创业创新综合服务中心、山东渤海公共实训基地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具体承办。

山东省工信厅融资促进处处长董广山、北京证券交易所北方基地主任石富元、中泰证券副总经理孙培国、齐鲁股权交易中心副总经理金栋、滨州市政府副秘书长术国强、滨州市工信局局长姚振祥等共同出席此次活动。

山东省工信厅融资促进处处长董广山表示,上市企业是一张靓丽的“名片”。企业上市不仅可得到更多发展资金和市场资源,更将推动提高现代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同时,一个地方上市企业越多,一般代表当地营商环境就越好、经济活跃度就越高、区域竞争力就越强。近年来,滨州市大力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制定印发《企业上市三年行动计划》《“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企业上市“绿色畅通”工程,取得积极成效。全市25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三元生物实现成功上市,山东鸿星和达成化工在新三牌挂牌,有20家已启动上市计划,另外还有不少企业纳入上市后备资源重点培育。相信不久的将来,将有更多的滨州企业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吸引和聚集更多省内外的优势资源“汇聚滨州”,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增强动力、贡献实力。

滨州市政府副秘书长术国强在致辞时表示,“专精特新”企业群体作为滨州最活跃的经济元素,创新发展的路径清晰、步履坚定、前景广阔,也成为资本市场的最优选择。今天这次对接会,主要目的就是搭建一个互信、共赢、稳定的合作平台,帮助有上市意愿和融资需求的“专精特新”企业与金融机构,加强交流、增进了解,谋划合作、携手共赢。滨州市委、市政府将努力提供最优的政策、最佳的服务、最好的环境,大力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支持金融业健康稳定运行,用心用情用力打造“政银企”战略共同体、生命共同体、发展共同体,为更高水平富强滨州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金融支撑。

作为本次活动的重要环节,全国股转公司、北京证券交易所北方基地主任石富元、中泰证券投行委成长企业融资部高级副总裁丁邵楠、齐鲁股权交易中心资源培育部总监王慧分别围绕围绕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政策解读、“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路径、企业上市苗圃培育等做了主题演讲,我市33家已列入上市计划的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与与会专家进行了面对面深入交流,探寻与资本市场的多维度对接。

会上,中国银行滨州分行、潍坊银行、兴业银行分别进行了信贷项目推介,35家有融资需求的“专精特新”企业与各金融机构进行了深入对接,20家企业与中泰证券、齐鲁股权交易中心、中国银行滨州分行、潍坊银行、兴业银行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并进行了现场签约,意向融资金额15.115亿元。

另外,为推动建立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平台,促进“专精特新”企业共同提升、协同发展,会上还开展了“专精特新”企业融链固链对接交流活动。滨州市高端功能化学品产业链链主企业滨州裕能化工有限公司分享了“专精特新”发展和产业链协同的经验做法,各参会企业与行业专家、示范平台、服务机构就产业链的产学研合作、上下游协同、联合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对接,为合作共赢打下坚实基础。活动现场,各位专家倾囊相授,为企业出谋划策,指导企业少走弯路,抱团发展,创新发展。各专业平台和金融机构结合自身优势和专长,努力为企业提供优质的个性化专业化服务。参会的各企业抓住机遇,深入学习,深入对接,广泛交流,努力促成合作项目落实、落地。

本次活动是滨州市工信局年初谋划的重点产业链“专精特新”企业对接交流系列活动之一。今年以来,市工信局已举办了高端化工(碳四)产业链、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专场对接活动,吸引更多要素资源向“专精特新”企业聚焦,支持“专精特新”企业积极培育产业链供应链伙伴关系,加大与上下游中小企业合作力度,通过政府搭台,引导“专精特新”企业构建紧密配套、协同发展的优良产业生态,更好推动上下游环节“串珠成链”。

据悉,今年以来,滨州市工信局大力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以服务链激活产业生态链,构建政策宣传、清单管理、梯次培育、平台支撑、融资保障、协同发展的全流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体系,全力支持企业强弱项、补短板,不断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打造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的滨州模式。2022年,全市新培育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35家,同比增长350%;新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93家,同比增长173.5%;新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17家,同比增长325%;市级、省级、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总量,均实现了当年倍增。

科技
消费
最新热文